多年来,用于遥感的数据,大都是从昂贵的有人航天器上搭载的照相机或其它传感设备上采集而来的。如今,诸如大疆创新、3D Robotics等无人机厂商生产的无人机产品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样的遥感任务,而成本只有原来航飞大飞机的三分之一。 无人机的重要特性就是能够自主飞行,释放双手。这正是遥感技术一大不可替代的工具,因为一旦选定了一片区域,无人机就能计算出航飞线路,飞行的过程中,机载软件能够自主与相机相连接,捕捉拍摄影像,并为图像定位。高清照片流以及自主飞行技术,意味着即便无人机还处于飞行状态时,遥感数据处理甚至就已经开始了。 相机 无人机上往往搭载了小型、高分辨率、充电的数码相机,用来拍摄动态影像,大都能够拍摄12MP的照片,速度是每秒30针,慢速视频则可以每秒拍摄约200帧的影像。 在无人机专用相机领域,美国的GoPro公司遥遥领先,大疆创新公司的无人机前几代产品一度采用的是GoPro相机,但相机作为无人机周边的重要产品,利润丰厚,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大疆创新公司也于今年推出了自家品牌的相机,与其新款无人机搭配捆绑销售。 不仅无人机企业在下大气力发展搭载相机,传统的相机巨头,诸如佳能、索尼也不甘落后,开始了无人机相机的研发之旅。 尽管相机发展得非常迅速,但在遥感应用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试图远程遥控相机上的控制开关,几乎不可能实现。换言之,你不能拍单张的照片,也不能启动或者停止录制,更不能在飞行中改变相机的设置。此外,另一个问题便是鱼眼镜头的广角视野,使得照片呈现出扭曲的效果,当这些影像用于测绘或是地面三维建模时,就会有些困难。 据悉,如今已有一些品牌的相机能够通过Wi-Fi和蓝牙控制到相机的开关,使得搭载于无人机之上的相机,能够置身于600英尺的高空还能接受地面上的操控,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无人机云台的功劳。如果没有这种新功能,那么利用无人机进行遥感数据采集,必将面临重重阻力。 图像处理软件 尽管无人机产品和搭载相机被引入到遥感领域,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要素影响着遥感数据采集,即数据处理软件。在无人机自主飞行的过程中,相机捕捉到的影像,需要拼接处理成地图。 请想象一下,这简直是一副拥有众多细小板块的拼图,而且彼此之间还并不完全匹配,因为许多影像都有一个倾斜的角度,而且颜色也会因为云层的遮挡而呈现出差异化,镜片也会扭曲,兴许以上问题还会同时出现。 在软件处理领域,诸如位于瑞士洛桑的Pix4D公司、法国的Acute3D公司,已经破解了这些技术难关。这些软件产品能够自动处理无人机搭载相机采集到的地形、航空影像,不仅能够去除鱼眼镜头带来的扭曲效果,还能够处理任何镜头、任何角度的采集数据,并且有选择性地包含了定位以及地面控制点信息。 经过软件处理过的影像数据,能够用来测量提取物体的体积,生成等高线,构建精密地图,打造建筑物、文化遗迹、考古地点等结构体的建筑模型。 三体合一 也许无人机的智能避障功能还不尽完善,7月底刚刚爆出一失控无人机撞击台湾101大楼的消息;也许在相机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弊端;也许,图像处理软件的自动化程度还未完全实现自动化,但这三种技术融合在一起,让遥感变得简单起来,并降低了成本,为遥感数据的广泛使用铺平了道路。未来,这三种技术的发展变迁,势必会让遥感技术大众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更多无人机资讯和 无人机电池信息可访问 http://www.ace-pow.com/news/查看
|